眾所周知,東方與西方文化存在著許多差異
而在Logo的設計上,英文與中文的呈現也略有不同
以下針對幾種常見的Logo設計類型,進行分析與探討
文字本身作為商標
在純文字的商標中,英文Logo通常依賴字母本身的變化,透過字體、字母間距和文字遊戲來傳達意義
英文作為一種語音語言,學會自然發音就知道單字怎麼唸
這也是英文Logo的一大特色,能讓品牌名稱朗朗上口、容易記憶
例如Coca-Cola使用簡單、粗體及流暢的曲線,重點在於辨識度和語音吸引力

相較之下,以海外市場中,把中文字本身當作商標較為少見
中文屬於象形文字,文字本身同時具有內在意義和視覺象徵,設計上傾向於注重字體變化、筆劃粗細與整體的審美和諧
然而,沒接觸過中文的人很難理解字面含意,通常會需要搭配音譯輔助
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鼎泰豐,其字體出自於前監察院長于右任的書法,典雅而特別
而為了拓展海外市場,鼎泰豐在每個中文字下方附上羅馬拼音,以提升知名度與可讀性

字體融入品牌元素
將品牌巧思融入字元設計的做法,在英文與中文Logo之間也有些許差異
英文Logo通常強調的是涵義、價值與理念的表達,設計上比較重視元素的象徵意義,而非外觀好不好看或是否足夠吸引人
以花旗銀行為例,商標中的紅色圓弧線代表的是雨傘,呼應1998年併入花旗集團、從事保險業務的旅行家集團(Travelers Group),傳達保障與保護的意涵

反觀中文Logo,這類元素設計除了需反映品牌價值,還得與複雜的中文字形結合
整體而言要能和諧地融入圖像化的文字,設計上須兼顧外在美感與內在意涵的平衡
爭鮮是一個經典案例,其「鮮」字融入筷子夾著握壽司的圖示,與「魚」這個字呈現完美的融合,視覺上討喜又緊扣品牌意象

文字與圖示並行
這大概是做常見的Logo形式了
無論是英文或中文品牌,多數都會結合公司名稱與代表性圖示
在此類型中,單從文字的角度比較,英文與中文的差異並不明顯,真正的差異在於市場定位是國內還是國際
如果品牌聚焦在國際市場,即便是台灣公司,也常使用英文名稱搭配圖示的設計,目的就是要讓國外客戶能夠輕易辨識、理解並加深印象
具體案例如台積電、捷安特、台泥、瑪吉斯輪胎、長榮航空與可不可熟成紅茶等

反之,若品牌定位只專注國內市場,核心訴求也是一樣,讓國內消費者能夠迅速辨識品牌提供的服務或產品
例如台灣的國營企業與政府機關,因為主要服務對象是本地國民,能否讓國外客戶理解就是其次
即使Logo有採用英文元素,大都只是當作翻譯,並不會多加設計或美化
但很常融入華國美學就是了…

品牌該用英文還是中文?
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,如同前面看到的例子,英文與中文logo各有獨自的風格、特色與變化,只要產品力夠強,消費者也倒不會太介意品牌用的是什麼語言
不過以拓展海外客群的角度來看,有納入英文元素的Logo,其傳播力與記憶點具有先天優勢,畢竟英文是世界語言,全球有15億人口在使用
這正是Logora成立的宗旨,我們在做的,就是用國際化視野與專業化背景,協助品牌在國際舞台上打響知名度
無論你的產業為何,我們都有自信能用設計,將你的品牌故事,說給世界聽